爱情是永恒的主题,古往今来多少才子借诗词表示,其中也有不少利用中药名来创作。
唐代王维曾作了《相思》:“红豆生南国,秋来发几枝。劝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”。借咏红豆怀念故人。
唐朝王枕,十分喜欢邻家采药女子,一日看她经过,随口作了一首诗:
“珍珠开张,独活惆怅,半夏空对郁金香。
知母心,莫待乌头白,欲知断续未得。”期待之心一览无余。
女子立即回复:
“云母帘闭,沉香扑鼻,防风凉透薄荷裙。
熟地情,佳期从容计,思公欢愉可期。”两首诗巧妙同意,成全一段佳话。
这两首诗用了珍珠、独活、半夏、郁金香、知母、乌头、续断、云母、沉香、防风、薄荷、熟地、肉苁蓉等中药名,一问一答,爱慕之情和期待之心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优雅而含蓄地表达出来。
南宋词人辛弃疾的《满庭芳·静夜思》:
“云母屏开,珍珠帘闭,防风吹散沉香。
离情抑郁,金缕织流黄。
柏影桂枝交映,从容起,弄水银塘。
连翘首,惊过半夏,凉透薄荷裳。
一钩藤上月,寻常山夜,梦宿沙场。
早已轻粉黛,独活空房。
欲续断弦未得,乌头白,最苦参商。
当归也!茱萸熟,地老菊花黄。”
用24味中药描写一位闺中少妇苦盼远征沙场丈夫归来的画面。
明朝李时珍,外出多日未回,妻子吴氏很想念他,写道,
“槟榔一去,已过半夏,岂不当归耶?
谁使君子,效寄生草缠绕他枝,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。
妾仰观天南星,下视忍冬藤,盼不见白芷书,茹不尽黄连苦!
古诗云:‘豆蔻不消心上恨,丁香空结雨中愁。’奈何!奈何!”
李时珍回了一首诗,“红娘子一别,桂枝香已凋谢矣!几思菊花茂盛,欲归紫菀。奈常山路远,滑石难行,姑待从容耳!卿勿使急性子,骂我曰苍耳子。明春红花开时,吾与马勃、杜仲结伴返乡,至时有金相赠也。”倾吐了夫妻间深切的相思之情。
明朝洪武年间,有个药商外出两年未归,其妻思念甚切,后探听到他所旅之处,遂写一情书托人捎去,“君在生地如浮萍,远志尚有香附魂,时至半夏理当归,翘望合欢寄奴音。”以表达自己痴情盼郎之意。
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曾经失恋后,写了许多思念自己喜欢的人的诗歌和散曲,其中一首也是用中药名串成:“你说我负了心,无凭枳实,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,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。细辛将奴想,厚朴你自知 ,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。想人参最是离别恨,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,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,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,嘱咐使君子,切莫做负恩人。你果是半夏当归也,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。”诗中巧用枳实、地骨皮、威灵仙、细辛、厚朴、破故纸(补骨脂)、人参、甘草、黄连、白芷、使君子、半夏、当归、天南星等中药名,倾吐了海誓山盟和对爱情的幽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