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认为:阳气充足的人才拥有完美健康。盛夏季节大自然阳气最旺,此时人体阳气也随之上升。我们的身体在盛夏季节处在腠理疏松,经络通达,气血充沛的状态,此时如果懂得养生,可为身体储藏更多的阳气,可以事半功倍扭转健康颓势。
先搞清楚一个问题,“阳气”是什么?
中医认为,阳气是否充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与否的基础。具体来说,阳气是指具有温养组织脏器、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气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中说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,则折寿而不彰。”缺乏阳气的人往往精力不足、体重懒言、头昏脑涨、情绪不佳。夏天是为身体储蓄阳气的最佳季节,让我们利用好季节的恩赐,储蓄健康。
利用夏天,养好阳气才健康!
夏季在五行中属火,对应脏腑为“心”,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养“心”。盛夏季节“心宜恬淡,冰雪胸怀”,切忌脾气火爆,急躁动怒,否则会劳神伤阳气。另外,我们的很多健康问题源于阳气不足寒气太盛,因此,在最热的三伏天里如果在饮食、生活上有所克制,就能更好地养护体内阳气,为健康加分。
1、精心养护阳气,不要过度贪凉
夏季空调房其实最容易制造寒气积累。建议在家少开空调,更不要对着空调一直吹,在办公室也要将空调温度控制在27℃左右。夏天地铁、Shopping Mall 等公共场合简直像个大冰窟,作为天生体质虚寒的你需要随什么带一条薄羊绒披肩,可以随时做好保暖工作。尤其要保护好肩、颈以及腰腹等关键部位,以免寒气入侵,制造健康事端。
TIPS:最好不要开着空调入睡。晚上睡觉前可以提前打开卧室空调,等温度降低后(27 度左右)感觉不那么热了,关空调睡觉会比较不容易被寒凉所伤。这个对于养阳气至关重要。
2、晚睡早起,午间小憩,保证睡眠充足
充足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和神经得到放松。夏季作息,宜晚些入睡,早点起床,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。夏季晚间睡眠时间少,需要午休做适当的补偿。但是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,最好在30 分钟以内。
TIPS:打盹打坐都养生。如果中午睡不着,闭眼打20~30分钟的盹也行,一样可以蓄养精神补身体。
3、反其道而行之,热水泡脚升阳气
有人夏天喜欢用凉水冲脚,其实这样做脚受凉遇寒特别容易伤女人的阳气。那么,泡脚只适合冬天吗?错!中医认为,夏天如果能坚持每周或每天泡脚,可预防冬病发作和改善体质。夏季暑湿之气较重,湿气容易阻滞在脾胃,从而导致人出现精神不振、胃口不佳等症状。如果用温水泡脚,则祛除暑湿,增进食欲,改进睡眠质量,尤其对老胃病患者有一定调理功效。
TIPS:暖身先暖脚。泡脚时可以放入一些藏红花,这样可以帮助身体迅速温暖起来,全身经络畅通,如同做了一次养生SPA 一样舒爽。
4、天气热更要吃有温度的食物
夏季人体气血浮体表,肚腹内是偏寒的。想要排寒湿,就不要过多吃生食,冷饮更要节制,它们除了会伤及脾胃的阳气外,还会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,难以向外发散,不仅影响冬病夏治的治疗效果,而且会加重虚寒体质。另外,趁早晨阳气生发,虚寒体质的女性可煮些生姜红糖水喝,帮助身体提升阳气,也可常食鲫鱼、大枣、核桃等益气温阳的食物。
TIPS:个性化热饮,喝有温度的水最养生。每天带保温杯出门,一方面减少纸杯的使用频率,一方面也可以按照你的口感喜好随时给身体补充“有温度的营养”。例如红枣黄芪、薏米红豆饮等等,都非常适合夏季养阳气。
5、抓住最佳运动时间,助力阳气生发
适度锻炼可增加神经肌肉协调性、鼓舞阳气的生发、增加汗液的排泄,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。夏天最适合运动的时间是早上5~7 点,太阳才刚出来阳气升发时,以及下午3~7 点阳气开始转弱时。运动时衣着要宽松舒适,可适当出汗。
TIPS:早起,晒10 点的太阳最补阳气。也不是说夏天里需要大中午去晒暴热的太阳,其实最好的阳光抚慰是早晨十点前,太阳初升,还没有那么炽烈,一边活动身体一边在阳光下走一走,会是非常好的补阳气驱寒凉的方式。
冬天欠债夏天还
阳虚导致的疾病,趁夏天补阳可以轻松改善!
中医认为,阳气充足的身体不容易生病。那些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、冻疮、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哮喘以及慢性咳嗽等症都是因为身体阳气不足所导致的。中医支招,这个夏天可以趁热补阳气,逆转健康颓势。
中医传统的补阳方式主要有以下这些:如贴敷、针刺、艾灸、拔罐、按摩以及内服药物等。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穴位贴敷疗法。
穴位贴敷
针对不同的病症,采用中药制剂贴敷于经络上的特定穴位,药物经皮肤由表及里,达到经络和脏腑,达到调理疾病的目的。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穴位贴敷,贴敷常用的穴位包括肺俞、定喘、大椎、檀中等。敷贴一般于夏季头伏、中伏、末伏各贴一次,连续3 年效果更佳。
注意事项:夏天易出汗,贴的药物容易脱落,贴敷后要少运动。贴够5~10 小时,即可撕下,以免贴的时间过长造成皮肤感染。贴敷可在头伏、中伏、末伏中任一天进行,不必因为错过入伏当天而放弃治疗;孕妇、对药物过敏、皮肤有破损者和处于疾病发作期的人不宜贴敷。
刮痧排毒
先涂上具有活血化瘀、润滑作用的油剂,然后再在相应经络和穴位上进行刮痧,直至让所刮部位出现紫斑,以改善局部微循环,起到疏通经络、舒筋理气、祛风散寒的作用,从而补充阳气,提高人体抵抗力。
艾灸疗法
借助艾的阳性和药力,用点燃的艾条在疾病对应的穴位上加以熏烤,温经通络,协调阴阳,达到驱赶身体寒气的目的。相比穴位敷贴、刮痧和拔火罐,艾灸祛除身体湿寒之气疗效比较好。和艾灸疗法比较相类似还有隔姜灸,就是将生姜切成碎末,置于特制容器内,上置艾绒点燃,起到温经散寒的功效。
拔火罐补阳气
拔火罐也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方法之一,拔火罐冬病夏治的原理和刮痧差不多,都是刺激穴位,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,来疏通经络,祛寒补阳气。
穴位注射助阳气生发
在穴位上运用针刺和注射黄芪、当归等注射液相结合的治疗方法,通过机体经络系统,使注射药物直达病灶,从而起到比单纯针刺或药物注射更好的疗效,适合哮喘、慢性萎缩性胃炎、风湿性关节炎等阳虚引发的疾病。
三伏贴以及针刺疗法让身体阳气充足
三伏贴自然是我们不会错过的养生时机,但是,你也可以选择针刺的方式打造阳气满满的身体。俗话说“冬天三九补品旺,夏至三伏行针忙”,针刺也是夏季补阳气的好办法,就是以针刺入人体穴位以达到祛病的目的,也是民间所称的“伏针”。
适当服用药物,扶阳气生发
阳气不足还容易引发哮喘等疾病,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,选用不同的药物内服。比如,哮喘、老慢支等病症可以用七味都气丸、六君子汤来补肾纳气,健脾化痰;过敏性鼻炎、反复感冒等病症常用玉屏风散或颗粒以补肺益气,扶阳固表。阳气补足了,哮喘等问题也就解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