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话说“人活一口气”,这里所说的“气”,是指推动人体生命运行的能量,在人体内运行不息而又无形可见。
根据传统中医研究,气的生成,需要通过多个脏腑,特别是肾、脾、胃、肺的综合作用。先天之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,而先天之精藏于肾,故有“先天之气在肾”之说。脾为“生气之源”,肾为“生气之根”,如果气虚过久或太甚,就要补肾培本。如果感到畏寒肢冷、头晕耳鸣、精神萎靡、疲倦无力、心悸气短、皮肤干燥、毛发枯萎、指甲干裂、视物昏花、手足麻木、失眠多梦、健忘心悸、时常精神恍惚,就更需要注意了。这些都是脾肾亏损的表现。药文化、食文化、茶文化自古不分家。华联善古堂秘制益气补血茶饮正是以药文化为引,以茶文化为体,结合现代科学秘制而成。益气补血茶饮由华联善古堂骨科专家挑选地道药材生黄芪、麦冬、五味子、党参、炙甘草、当归等中药调制配伍,具有益气养阴、补气养血之绝佳功效。
解读不能面面俱到,仅以黄芪为做一下常识性普及。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大诗人苏东坡就曾经赋诗黄芪曰:“白发欹簪羞彩胜,黄耆煮粥荐春盘。”黄芪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古代写作黄耆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释其名曰:“耆,长也。黄耆色黄,为补药之长,故名。”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、保肝、利尿、抗衰老、抗应激、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,对贫血、浮肿、体虚多汗、气血两亏、阴虚不足等症状有非常明显的医药疗效。《旧唐书·方技传》就记载了黄芪的妙用。唐朝柳太后突然患中风,说不出话来,病情一天比一天重,众医束手无策。精通医药的许胤宗提出使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。他认为,柳太后猝患中风,是因年老体弱、气血失调的结果,而黄芪性温,善补气升阳、固表行滞;防风性微温,善散风胜湿止痛。于是用黄芪、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,放到柳太后的床前,药汁弥漫,烟雾缭绕,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开口说话。之后,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调理,柳太后便康复了。
关于黄芪的妙用,近代也有记载。新文化运动领导者胡适原本对中医有些偏见,但对黄芪倍加推崇。1920年秋天,胡适因水肿吃了不少西药,却总不见好,后来幸得北京名医陆仲安诊治,采用超大剂量的黄芪、党参治疗,其病情迅速痊愈。陆仲安非常擅长用黄芪,人称“陆黄芪”。时隔不久,胡适的朋友也患水肿,肿到两只眼睛都睁不开,又是陆仲安重用黄芪等药,不出百日便治好了。从那时起,崇洋的胡适便改变了认知,对黄芪青睐有加。中年以后,胡适更是常用黄芪泡水,代茶饮用。
民间还有“常喝黄芪汤,防病保健康”的说法。黄芪非常适合身体衰弱、脉细无力、免疫力低的人食用,煎汤、浸酒、入菜肴等均可。但是表实邪盛、阴虚阳亢、感冒及经期不适合吃黄芪。虽然当下黄芪泡茶饮以健身甚为风行,华联善古堂还是建议大家慎用,应在医药专家的指导下服用。
小贴士
1.麦冬,有生津解渴、润肺止咳之效。
2.五味子,古医书称它荎蕏、玄及、会及,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的上品中药,有强身健体之效。
3.党参,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,具有补中益气,健脾益肺之功效。
4.炙甘草,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,润肺,解毒,调和诸药。
5.当归,最常用的中药之一。具有补血和血,调经止痛,润燥滑肠、抗癌、抗老防老、免疫之功效。